close

自從七月底第一次接觸靜心課程後,一直沒有回去參加團體的靜心複訓。因為上禮拜開始無業生活,也多了許多時間,今天晚上剛好有團練,就參加了。本來下午因為Manpower的事情搞得心情一直鬱鬱寡歡,上課一開始的半小時靜心思緒也一直飄來飄去,很難定下來。

而第二段毛老師的靜坐分享後,讓我開始好好靜下心來聽老師上課分享。老師提到其實在很久以前不同的教派其實對於”靜“這個概念都是一樣的,我自己的解釋會是用換句話說或不同的角度來達到靜。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孟子認為是人性天生會追求善,而旬子認為人是要透過學習才會向善。惡並不是代表壞人,或是陋習,而是人的私我,所以在<荀子·解蔽>:「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心是動的,不動就不能思維,但要正常思維就必須排除各種干擾,讓思想靜下來。所謂“靜”下來,就是不讓各種胡思亂想和煩惱來擾算思維,不要把專注力安在雜念上。雜念就是對過去,未來種種的不安,煩惱,未解決的焦慮感。當我們把專注力放在當下,打開我們五感,感受吹來的風,隔壁穿來的風扇聲,音樂聲,並且察覺自身的變化,把心安在身上,然後慢慢的回到自己,但也同時與外在的任何事情同在。

而最後的部分則是由剛去美國麻州上完MBSR(正念減壓)的學長來分享,聽完之後讓我下午整天的壞心情慢慢變舒坦。當中提到的一個概念也是我最近體悟到的,如何時時刻刻察覺自己的執著,當我們察覺到了我們的執著,自然當下就多了一個選擇。當我們察覺痛就只是一種痛覺,它並不是痛苦,我們對感受痛的當下似乎痛苦就沒那麼可怕。而我最近才有這樣的體悟過,一直以來我一直很害怕牙齒被挖空時的酸軟感,但前幾個月前我去補牙時,牙醫當下在挖空我的牙齒時,我突然有意識的知道這只是一種痛覺,而我也會體驗到這個痛,但我接受了這個痛覺並且與它同在,神奇的是我這次竟然沒有太多的酸軟感跟可怕的感覺(但也有可能是此牙醫技術好?)。但不管如何,我似乎慢慢的自我覺察能力在提升,所以當聽到學長分享時蠻有感覺的。

除了這段有感之外,當學長分享當他第一次出國到冰島旅行,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自助旅行然後慢慢知道自己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而這段旅行時的酸甜苦辣不管是好的不好的,都成為他之後成長的養分,也讓他隔年有動力到美國去。聽到這裡時,不知為何,眼淚都快掉出來了。因為我完完全全懂得這個感覺,而有點模糊又遙遠的第一次歐洲自助旅行的感動以及自我認同慢慢的跑回來了,而閉上眼時英國的回憶又像跑馬燈一樣幾秒的跑過去,心情真是五感交雜。那時候對自己的未來這麼堅定,堅持自己想做事情的動力這麼強烈,而因為這幾個禮拜的挫敗開始迷失,開始質疑自己,開始失去方向,有點驚慌。

但,這都是過程,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的過程,而我也知道,明年的今天我說不定早就忘了這段時期的迷惘,所以儘管這時期會迷網會驚慌都沒關係,因為我知道他就是我人生中的養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靜心 靜心團練
    全站熱搜

    sasa2015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